49年前我和你们一样进入北大,在北大学习、成长。49年来有过失败与成功,挫折与顺利等种种感受,我想说一些最主要的感受,供同学们参考。
第一, 大学生活、学习等方式都和中学都很大的不同,没有保姆式的照看和辅导,代之以更多需要独立生活、独立思考。又远离家庭和父母,需要自己安排生活,生活又不一定尽如人意。学习的难度也增加了,你们在中学都是佼佼者,但到了北大免不了会有挫折,因此进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坚强,要能成后困难和挫折。要坚韧不拔,化被动为主动。而坚韧不拔的毅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和目标。青年同学们要把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和祖国振兴、民族发达联系在一起,那么他的生命就是最有意义的了。
第二, 大学头三年的学习生活主要是基础课学习,是综合素质教育。扎实的基础将为今后的发展铺平成功之路。在概念上要搞清楚,在逻辑上要严谨。清晰的概念和严谨的逻辑是深入做学问的先导。所以上课要专心听讲,领会实质,课后要在师生间、同学间多讨论,进异步掌握概念和逻辑思维方法。“学问”、“学问”,就是“学着问”;“求学”,就是“求着学”。北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兼容并包,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很多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学者,为大家提供了极好的客观学习条件。
要认真的多读一些书,学会读书,要能扎进去,细细的钻研;又能跳出来,能综观全书,;理清脉络,从而能主动的驾驭。驾驭就是主动,主动就是自觉的去运用。
要学会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讲:“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许多同志都知道牛顿的故事:牛顿躺在地上,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从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实际并不能用如此简单的描述来概括。牛顿曾精心阅读笛卡儿的《几何学》、查尔顿的《生理学》、迦利略《对话》和胡克的《显微学》等等,并将各种问题记下来成为“哲学问题表”,将所有问题综合起来,经过长期认真钻研,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近代科学历史上划时代的著作。
第三, 科学是需要幻想的,但真正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都是在针对客观需要,在系统研究中分析矛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获得的,而分析、解决问题时最需要的是基础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 要学会与人相处。在科学工作中要有Team Work精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不是单打独斗的时代了,即使是研究数学也需要合作。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就往往与处世态度相关。善于与人相处,就是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能看到他人的优点,也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第五, 要保持身心健康,有健康的体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你们是幸运的一代,到2040-2050年间,我们要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200年间中华民族优秀儿女及其先驱者长期奋斗的结果。到那时你们的年龄也就是我现在的年龄。“I ENVY YOU!”
第六, 最后我想讲一讲什么是“北大人的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是北大百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提倡学术上要独立思考,决不是孤傲自赏;我们提倡创新精神,决不是眼高手低、脱离实际。北大人的精神是你们要花上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细细体味,体验和认真实践的。
作者:王阳元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院士)
王阳元 微电子学家,浙江宁波人。1958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所长。主持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块3种类型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是我国硅栅N钩道MOS集成电路技术开拓者之一。提出了多晶硅薄膜“应力增强”氧化模型、工程应用方程和掺杂浓度与迁移率的关系,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了亚微米电路的硅化物/多晶硅复合栅结构的应力分布。发现磷掺杂对固相外延速率的增强效应以及CoSi2栅对器件抗辐照特性的改进作用。提出了SOI器件浮体效应模型和改进措施。发展了新型SOI器件结构,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超高速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的新的解析模型和先进双极工艺技术。近期又研究亚0.1Чm器件和集成电路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