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金勇:关于转专业
发布时间: 2012-11-15   浏览次数: 312

文章来源:中国大学生在线

【个人简介】鲍金勇,博士生,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团委书记、辅导员,食品学院职业规划中心指导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教育管 理、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心理成长和情绪管理、食品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目前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主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提升和就业指导》、《大学生生命动力和领导力》课程,精通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指导,为国家职业指导师及全球职业规划师。

转专业是个老问题,其年龄仅小于报考专业!转专业至少是自己接触了一个专业后提出的问题,而报考专业是对神马专业都不太清楚!因此转专业是报考专业的弟弟,但依然让人头痛!记的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没有转专业之说,所以有些人也很苦闷。转专业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一年来依然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看到身边人果断转,自己内心在羡慕的同时也更加触动自己;处于对热门转业的倾向,如好就业,薪酬高多等说法对自己的诱惑。

如果你已经获得了转专业资格,可以试着这样去做。

首先,对自己的专业好好认识一番,更加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人云亦云。认识专业的方式很多,可以去找专业老师或师兄师姐,最好是毕业的!然后让他们告知你到底能学到什么,具体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什么?这样你会知道接下来的几年里或过怎样的学习生活。另外一个方式则可以去实践,比如你自己尝试的实验,具体操作都算。我是学食品的,对专业不了解,谈不上喜欢,后来经常去实验室帮师姐做实验,同事自己还去工厂去参观了解,因此自己慢慢就喜欢了,特别是有的吃啊!发现成绩直线上升!!于是我还读了个硕士,甚至更变态去读博士了!

因此在实践中去认识专业很重要,比如说:很多人觉得卖猪肉不好,其实卖猪肉是从事商品/食品的销售工作。猪肉是一种商品,卖猪肉是一种商业行为。经营猪肉的公司,其实和经营牛肉的麦当劳、经营鸡肉的肯德基、经营糖果小吃的雀巢、经营碳酸饮料的可口可乐,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他们都是经营食品的公司!上述这些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都雇用了无数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甚至教授级的人在那里吃肉发财。猪肉公司,和所有公司一样,都有可能做成伟大的公司,都有可能获得辉煌的前途。卖猪肉就真那么简单吗?卖猪肉背后覆盖着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HACCP管理体系、品牌建设、信息管理、现代物流等等。麦当劳卖一个汉堡包,就卖出了30多个专利,成为著名跨国公司。所以不要以特殊的眼光随便去看一个专业,而是要深层次的!我经常和学生说这句话: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职业,只要你干的好,进入了这个领域的20%,基本就实现财富自由和精神自由。

大学生就业有一个现象就是毕业中总有一部分人逃离了自己的专业,或选择一些专业领域但和专业技术无关的管理、销售等工作(学管理或销售等除外),这说明什么?其实他们学什么技术类的专业,可能他们都会去选这类的工作,因为他们的优势是:社交、交流、谈判、领导,喜欢对应于人的工作等。

所以大家不妨再去用成就事件来进一步确认你的价值观!列举自己从小到现在做的成功的10件事情,然后写出为什么觉得很成功!!找出重复较多的价值追求!这可能就是你的核心价值观了!

找出自己的重要价值追求和自己最看重的东西,然后再选择一种最容易实现和找到这些价值的专业和职业。这样就会实现较合理的职业定位和专业选择!或者反过来推理也可以,先找出自己向往的职业,然后这些职业需要什么知识,再确定学什么专业也可以!!

我自己开设了一门课叫《大学生生命动力和领导力》,这门课的目的就是弥补职业规划课的瓶颈!因为找目标不难,我们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开学初定了个计划,很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现完全没有按照既定计划!其实大部分都会缺乏动力,因为我们会对梦想、失败、改变会存在恐惧。不敢去行动和改变,喜欢找到自己学习或职业规划的安全区,总觉得有些事情不可能,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会小一些,因为太安全的事情很多人都可以做,这样也就没有成功可言了。进而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没有什么动力,做事情会有激情,但就是缺乏持 续的动力,很多时候总是最后才会去想该做的事情。拖延、焦虑、无力感成为常态。因此,我经常提倡要“改变”!!人往往是在改变中成长,在改变中找回自己!

陪伴一年的专业我可以放弃吗?纵观之前转过专业的,大多都没有后悔!而是自豪地告诉别人:我认识了两个班的人,多了兄弟姐妹!你可以说“我大学学过两个专业,尽管有一个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