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务处 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11月15日下午,由教务处主办、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承办的南京邮电大学“紫金大讲堂”第一百一十八次活动及暨“北斗”院士专家进校园报告会在仙林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经南应邀为同学们作了题为“PNT智能与智能PNT”的讲座。讲座由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院长王俊主持。“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秘书处丘扬副秘书长,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高柯夫教授,校党委常委、副书记王国平,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党委书记朱治安、副院长苗立志,部分教师及近150名学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结束后,校党委副书记王国平研究员亲切会见了刘经南院士。
刘经南院士从宇宙演进与智能的产生、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PNT自然智能(生命体进化出的时空智能)、智能PNT技术(赋有自然智能的时空维持技术)几个方面展开,详尽、系统、精彩生动的讲述了PNT智能与智能PNT技术应用。刘院士向同学们介绍,PNT自然智能是动物因生存而进化出的感知智能,定位、导航和辨识方位,时间消耗的感知、认知和决策是所有生命体因生存需要而进化出的本能。智能PNT则是给人类的PNT技术学习、模仿和赋予更多的PNT自然智能特性和模式。PNT是时空位置技术,是人类从自然现象得到感悟或受生物智能感知、认知时空位置能力启发后而研发出的相应技术,如指南针、天文、无线电、雷达定位,包括GNSS/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除此之外,智能PNT是把类生命体的PNT智能模式和方法赋予各种用户的PNT技术,泛在测绘和定位导航授时可将PNT生物智能特性赋予人自身、机器和环境,让其有或增强PNT智能优势。
讲座最后,刘院士指出了当下PNT亟待发展的多项技术,自然界生物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PNT智能研究思路,他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从生命体的PNT智能中寻找智能PNT技术发展的源头、思路和启发,带着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去找寻未来智能PNT研究的发展。本次讲座内容与学院专业密切相关,来自行业内大师泰斗的指点使同学们获益匪浅,对相关技术的战略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和探索精神。

刘经南院士为我校师生做报告

刘经南院士一行和校、院领导合影

校党委副书记王国平研究员会见刘经南院士

刘经南院士为我校(院)题词
(撰稿:彭芃 初审:苗立志 审核:李永涛)